有人说:“贷款买房,买的不是房子,而是家。”
有房才有家,这样的价值观念根植在多数中国人心中。
但折射到现实中则是,目前中国的自有住房率超过70%,在全世界位居前列。
(相关资料图)
即便负担高额贷款,按揭最长年限达到30年,人们也要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。
而今天,这个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开始在一群人之间松动。
前有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发现长住酒店比租房买房更加方便实惠;后有高龄老人决定在酒店长期养老。
他们放弃固定居所,决定探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。
新京报曾采访过3个长住酒店的年轻人,她们在一线城市生活工作,高居不下的房价和租房的各种不便让她们选择长住酒店。
这种生活方式伴随着新鲜刺激,但也同样有着困扰和无奈。
第一个女孩布丁,从事招生工作,和全国上百家艺考机构合作,为他们输送学生,工作相对比较自由。
对她来说长住酒店意味着搬家会更频繁,所以她的东西并不多,一点日用品,主要是洗面奶和面膜,一包衣服就是她的全部行李,其他的酒店都会提供。
布丁说:“你住酒店就会发现,你真正能用得上的东西很少。”
图源:《剥洋葱》
租房时,布丁喜欢把东西都收纳起来,鞋要有鞋架,书要有书架,但住在酒店,她会自动断舍离,能不买的东西绝不买,“这样看住酒店也蛮省钱的”。
说到住酒店的费用,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贵,但实际上长租酒店的价格更加便宜,尤其是在房价高,租金贵的一线城市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人找到了“住”酒店更省钱的方法,到养老院义务照顾老人。
他们白天可以出去上班,晚上回来空闲的时候陪伴老人,每个月只要完成陪伴老人20个小时的任务。
为此,杭州的一家养老院特意空出几十个房间作为酒店标间,以每个月300元的金额租给愿意义务服务的人,这也为刚毕业的学生省下不少住房成本。
志愿者义务陪伴老人
除了价格便宜,常住酒店还有不少优势。
在酒店长住一年的琴雅聊起自己曾经租房子的经历,三室合租,另外两个房间分别住着一对情侣和一个男生。
4个人公共用一个卫生间,非常不便,早上起床常常排不到卫生间,有时候自己正在洗澡,男室友会突然敲门急着要上厕所。
她也遇到过白天男室友和自己借了东西,半夜过来敲门还,琴雅拒绝开门说:“我不要了,明早再还。”
图源:《剥洋葱》
合租不只带来生活上的不便,安全上的不稳定也需要考虑。
琴雅觉得,长住酒店可以免除合租受人影响的困扰。
甚至还有人总结了住酒店的六大优势:
1、不用支付水电、宽带、物业费用; 2、可以低价独居,独享卫生间; 3、拎包入住,还有免费保洁; 4、电器家用品有人维修; 5、楼下24小时有人值守; 6、没有押金,没有中介,不用和房东扯皮。
这么一看,长住酒店除了面积小一些(其实还是比多数卧室要大),不能做饭,再没别的问题。
但在另一个长住酒店的女孩小凌眼中,这种生活总让她隐隐觉得没有安全感。
由于工作性质,小凌一年有360天都在出差,在考量过现实后她决定长住酒店。
虽然是被动的,但小凌也认同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。
只是,初期住酒店,内心会有新鲜刺激的感觉,但时间久了这种感觉必然会递减,生活重回乏味,还会加重漂泊感。
尤其有时候因为酒店调配房间要来回搬,每一次退房再入住都会提醒你,你现在是一种居无定所的状态,小凌还未完全习惯这样的生活。
图源:《剥洋葱》
但对于琴雅来说,这种不确定感正是她长住酒店的理由。
她说:“为什么人要被困在一个地方,困一辈子。就定在一个点,没办法随时换。可能大部分人是追求稳定,但我是追求变化和可能性。”
只是,追求变化的琴雅也会在某个瞬间羡慕稳定,当她看到朋友发的照片里的一床被子时,她说:“好羡慕你有被子。”
朋友问:“你没有吗?”
琴雅说:“我有,但它不是我的。”
图源:《剥洋葱》
那一刻,她少见地羡慕拥有稳定居所的人。
凑近去看,这些因为不同原因而选择长住酒店的年轻人身上存在一种共性,他们都在试图建立属于自己内心的秩序——
不一定非要从稳定的居所中获得安全感,也期待能在变动和自由中找到自我归属。
只是,在“有房才有家”的传统观念,以及社会相关政策仍然向主流路径倾斜的当下,处在探索阶段的他们必然面临着种种摇摆和矛盾。
如果说年轻人长住酒店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探索,那老年人长住酒店则是打开了养老方式的新思路。
西安90岁的蔡奶奶阴差阳错住进酒店十几天,但这一住就不想走了。
蔡奶奶原本是有个人住房的,她曾和老伴一起在一处家属院生活了60年,2010年老伴去世了,只剩下蔡奶奶独居,养老问题也成了她儿子担心的事情。
去年春节,蔡奶奶楼上着火了,火势蔓延到楼下,蔡奶奶家也成了重灾区。
社区为蔡奶奶登记了一家酒店做临时过渡,想为她再租间房子,可房东们一听租户是90岁高龄的老人,谁都不敢租了,都害怕老人在房子里出什么事情,这房子就再难往外租了。
一方面愿意出租的房子少,另一方面月租3000的房子,还要另外支付物业费、水电费,蔡奶奶年事已高还需要清洁人员上门打扫。
一个月下来6000块钱左右,再加上吃饭,每月退休金只有4700的蔡奶奶支付不起。
蔡奶奶的儿子是做物业工作的,一个月收入不过两三千,请假又要另外扣钱,对于照顾蔡奶奶这件事有心无力。
最后盘算下来,蔡奶奶只剩下去养老院这一个选项,但在几年前,她去走访过一些养老院,3天去了13家,便宜的硬件设施不好,想要条件稍好点的,一个月也要六七千块。
不仅如此,她看着身边多年的老友在养老院相继离世,再加上养老院对老人人身自由的限制,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。
没有自己的独立居所;不愿和子女共住;不想在养老院处处受限,住酒店成了蔡奶奶中和后的选择。
决定住酒店之前,蔡奶奶算了一笔账,月租加上日常生活的费用不过5000元,每个月的退休金加上一点积蓄就可以完全覆盖。
而且,相同的价位住酒店往往比在养老院的生活质量更高。
国外也曾有一位得克萨斯州的老人算过一笔账,住养老院平均一天费用为188美元,而长住酒店加上老人折扣则仅需59.23美元,即便是加上吃饭、电视点播和其他消费一天也不过128.77美元。
图源:《中国财经报道》
而且有些酒店还提供免费保洁和免费早餐自助。
比如蔡奶奶选择的酒店每天早上有米、面、窝头、各种炒菜,客人可以随意吃。
价格优势外加生活便利性,长住酒店似乎成了健康老人的最优选。
但开始之初酒店也有担心,此前从未有过老人在酒店养老这种先例,为此蔡奶奶的儿子和酒店签订了协议,老人出事不会追究酒店的责任。
顺利入住酒店的蔡奶奶日子过得也很充实,她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看一会儿小说,然后开始运动——扶着椅子做一百个“俯卧撑”,拉伸筋骨避免萎缩。
8点左右下楼吃早餐,每天固定吃两个鸡蛋,然后会打包一些东西下午吃,解决了一天两顿饭。
早餐结束后,蔡奶奶会回房间炒股,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以此训练思维,预防老年痴呆。
晚上空闲了她会和儿子孙女视频通话,这样一天下来也并不觉得孤独,周六日儿子和孙女都会来看望她。
住的时间久了,酒店特别关注蔡奶奶,这样有什么危险情况,酒店工作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照应。
蔡奶奶说:“我住在这里,就像我弟弟和儿子说的,只要你开心一切都由你,你爱怎么弄怎么弄。我住在这里没有什么愁的事。活得自在,活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虽然蔡奶奶的经历并不适用于所有老人,但这种生活方式也让许多人看到关于养老全新的可能。
如果不想独居,又不愿进入养老院生活,自己或者叫上几个老朋友一起去酒店长住也不失为一种选择。
从某种程度上看,这些长期住酒店的人放弃了对稳定的执念,也重新确定了获得安全感的来源。
尤其是在近年来,外部环境剧烈变动的背景之下,人们的安全感开始出现缺口,多数人会选择逆势而去,试图弥补缺口,去过更加向内紧缩的生活。
以及不可忽视的一个行为,有很多年轻人开始报复性消费,更关注当下行乐,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,活得开心正成为他们的生活准则。
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,贷款买房、存钱租房注定还会是主流生活方式,但这些长期住酒店的人却跳出了安全感为自己设定的限制,开始一场由内向外的断舍离,主动选择去过一种更加轻盈的生活。
他们的选择像是给人们传递了一种人生哲学,你可以在主流道路之外选择你想过的生活。
不管是贷款买房、存钱租房,还是长租酒店,都只是一种生活的外在形式,而决定人能否获得安全感的,永远是认知和心态。
文末点亮【在看】,你觉得一定要买房子吗?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作者 | 阿谨,讲文明懂礼貌的码字人儿。本文首发于十点读书会(ID:sdclass)。
主播 | 林静,声音与文字的世界里,与你奔赴山海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你对退休的理解是什么?
退休就是不再为了想象中的明天而牺牲今天,
可以认真的活在当下。
去超市购物、去公园散步、去远方旅行……
在细碎的生活里,与自己好好相处,
享受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钟。
那么,你预想自己的退休生活,
是什么样的呢?
欢迎点击文末链接,
我们一起来想象下退休后的生活吧,
愿每个人都能拥有自洽的人生。